千万不要和同学一起共事,结局往往不太好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你可以读一读《资治通鉴》里孙膑和庞涓的故事,就会明白,和同学做同事真的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孙膑和庞涓都曾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。
庞涓学成后,去了魏国,成为魏国的将军。
但是,他心里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孙膑,于是想把孙膑也招到魏国来。
没想到,孙膑到了魏国后,魏王反而更欣赏他,这让庞涓心生嫉妒。
于是,庞涓诬陷孙膑是齐国派来的间谍,最终害得孙膑被处以膑刑,成了终身残疾,再也站不起来了。
后来,齐国的使者到魏国访问时,孙膑偷偷见到了他们,并说服使者把自己带回齐国。
田忌得知孙膑的遭遇后,对孙膑非常礼遇,并把他推荐给齐威王。
齐威王和孙膑一番交谈后,发现他是个人才,于是任命他为军师。
从此,孙膑和庞涓这对师兄弟,开始在战场上较量。
尤其是在接下来齐国、魏国两次重要的大战,桂陵、马陵这两场著名战役中,孙膑和庞涓的对决更是精彩。
桂陵之战
当时庞涓率领魏国军队攻打赵国,把邯郸围得水泄不通。
赵王无奈,只能派人到齐国求援。孙膑作为军师,和田忌一起带兵,采用"围魏救赵"的策略,直接进攻魏国都城大梁,迫使庞涓不得不撤军回援,结果在半路上在桂陵被齐军伏击,魏军大败。
马陵之战
十二年后,庞涓带领军队围攻韩国,而韩国同样向齐国求援。
这一次,孙膑依然采用了上次的战略方针,假装进攻魏国首都大梁。
魏王果然又急忙召回庞涓,齐军一看庞涓回来了,赶忙跑路,庞涓一路追击齐军,最终追到了马陵道。
结果,庞涓在马陵道中了齐军的埋伏,魏军惨败,太子魏申被俘,庞涓自杀身亡。
庞涓临死前还不服气,骂道:"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!"
孙膑和庞涓的这段故事,为我们展现了孙膑的高水平谋略。
但是,换一个角度思考,其实也给我们带来了三点社交智慧,尤其是关于和同学、儿时伙伴、铁哥们儿相处的重要法则。
第一,同学共事,往往会失去友情。
因为同事关系不像同学那样纯粹,大家一起追求利益,利益面前就会有纷争、有高低、有多寡,搞不好就会反目成仇。
第二,不管你和同学谁强谁弱,和同学共事都不是好事,对双方来说都是灾难。
如果你比同学强,他可能会嫉妒你,背后说你的坏话,排挤你,甚至抹黑你;如果你比同学弱,他可能会欺负你。这些都不会因为你们在学校时关系好而改变,关系,还是纯粹一些好。
一旦步入社会,关系就变得复杂了,有了利益冲突,也会有各种人际纠纷。学校里的纯粹友谊,很难在职场中保持原样。
在更加狭窄的竞争环境中,你们的关系很难像以前那样纯粹。
第三,同学共事时,最终的结果大多是相互算计,甚至反目成仇,最终老死不相往来,形同陌路,这是大多数情况下的结局。
而且,这种亲密关系,一旦成为利益竞争对手、敌人,彼此算计起来,往往能够做到精准狠。
当然,也有极少数关系依然保持得非常好的例子。
无论是同学还是好哥们,道理都是一样的。
越是这种亲密关系,一旦成为利益竞争和博弈的对象,感情往往就不再那么纯粹了。
大多数情况下,不是相互较劲儿,玩阴招使绊子,乃至于反目成仇。
因此,同学变成同事未必是好事,甚至可以说是坏事。
你等来的不是相互扶持,而是互踩、互殴、互相敌视,甚至成为一生的死敌。
你觉得是这样的吗?
观看更多《资治通鉴》的解读内容,欢迎订阅我的系列解读文章,更有深度更多干货,让你领悟领导智慧,掌握成事之道。
读史学谋略,有位又有为。
关注我,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。
作者:李子霄 《资治通鉴》实践导师,畅销书作者,自媒体专栏作家。长期解读《资治通鉴》,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。
著有图书《门道: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》。
线上专栏《资治通鉴: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》《制胜谋略: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》《刘邦的启示》等。
同创优配-股票配资策略官网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-股票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